为什么福建人家家户户都有祠堂?
因为要械斗。
祠堂供奉的是谁?——祖宗
祠堂维护的是谁的利益?——家族
祠堂维持着怎样的秩序?——宗亲
所以为什么要每村有祠堂,因为要保持凝聚力。
这种凝聚力在日常生活中展现不出来,在战争中就能展现出来了。
在以前,一村一姓,姓氏之间的矛盾就是族人的矛盾,
所以历史上是发生过很多村落间的械斗,大姓横行霸道之事屡有发生。
宋代朱熹《家礼》确立了祠堂制度,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各家族建立家庙,供奉祖先的神主牌位,使子孙有共同的祖先可祭,以联络各室宗亲。这样,一来可以恢复孝行,二来可使家庭社会稳固兴盛。祠堂不再是建于墓地旁的一个单纯祭祖的场所,而是成为了家族内成员集会和族长施政的中心。
祠堂是对族中先祖思念的精神寄托,是一种根文化,这是文明本质带来的!
客家人是汉族族群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原住民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南方古代汉族移民群体,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族群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历史上进行了五次大迁徙中,不断演化形成现在的客家人族群的!
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因中原发生了“八王之乱”,这时北方的匈奴、鲜卑、羌、氐、羯等少数民族趁虚而入,各自据地为王,相互攻战不休,使中原陷入“五胡乱华”的动荡局面。西晋王朝覆亡后,中原成了胡人的天下,他们废农田,牧牛羊,虏汉人做奴隶,称汉人为两脚羊,战时甚至吃人肉以做军粮的!
西晋八王之乱
福建旧为七闽之地,自汉武帝灭闽越并迁数十万闽越原住民于江淮后,福建大江大山之间已然人烟绝迹,仅存现在的福州地区设置了冶县,只留下部分汉军将校镇守兹土。
至东汉末年,东吴再次对瓯越进行征讨镇服,渐渐将势力范围扩大到福建北部,并建立建安郡管有整个福建。
根文化,说到底还是华夏文明中,农耕文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体现!在游牧文明中,就不讲究根,这种固定地点,固定方式的传承!航海文明下,就更不提根,这种显然束缚自由航行的词汇了!
中国自古就是处在农耕文明中的,相关的文化也是与农耕文明离不开关系的!农耕文明下,最需要的就是劳动人口,相对固定地居住在一处地方,并且按照物候学,有规律地从事农业生产。这几点要素,在历史上,在文化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引导,几乎都是纵贯历史的!
历史上的土客之争(土着与客居此地的客家人之间的争斗),有过多次大规模的流血冲突的!因为一亩地,一口井,几千人持械打斗,死伤自负这种事件,明确载于史册上的就有数十起。所以客家人需要围屋,更需要一种身处异地的精神寄托!
这是文明本质带来的!祠堂文化就是一种根文化,是一种让人能够在耄耋之年感到归属的慰藉!
精神寄托最理想的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宗教,一个是族中先祖。
因由福建人家中大多建有祠堂。
敬请关注 @云图雅集
我老家坐落在福建与广东相邻的一块小平原上,和周边所有村庄一样,村前矗立着的就是村里的祠堂。祠堂坐北朝南,面前是一块平整水泥地,用于祭祀时摆放桌椅及祭品,下边就是村前狭长的湖泊,连接着一片广阔的田地。
我们全村几乎都姓陈,除了划入自然村管理的沈姓和郑姓(也有各自的祠堂)小村落。祠堂平时是空荡荡的,被供奉为先祖的神像并不摆在祠堂,而是在村里的庙。除非重大宗室庆典,平日里村民都是到庙里祭拜祖先。
每年也就祖公爷生辰节等两三个大节才会把先祖神像“请”到祠堂,乐队齐鸣,鞭炮飞响,全村村民奉上最好祭品进行祭拜,然后请来戏剧团(潮剧)表演,甚是隆重。
除了大节庆,会使用祠堂的就是村里有老人去世、办丧事需要大场地,但这是祖先神像肯定不能在祠堂里。
我小时候经常到周边的各个村庄玩耍,看到的每个村的祠堂基本都大同小异,也都是村里办宗室大节及办理丧事所用。有钱点的村,会把祠堂修缮及管理得比较好,其它的就显得比较破旧。
我也曾经请教过村里的族佬,为什么会有祠堂,老人说,这是有咱们村的时候就有的,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
祠堂是对先祖思念的精神寄托!
根据调查,截止2015年,福建宗祠总数在13200座上下,平均每一万人拥有3.59座祠堂,总数量在全国来说,排名第一,祠堂之内供奉着列祖排位,红白喜事都是在祠堂举办,过年过节也要在祠堂内供奉烧香!
为什么到现在,在南方祠堂文化昌盛,而北方则很平淡呢?下面馍馍带大家了解其中原委吧!
中国的祠堂文化已有3000多年历史,从资料中显示,最早起源于先秦的夏商朝,是父系社会的产物。
在周朝的时候,周礼开始盛行,但规定很严格,一般的老百姓是没有资格的。
到了汉朝的时候,祠堂这个词才正式出现,而这个祠堂文化源于南宋,但是真正允许老百姓广建祠堂是在明朝的时候,这个时候祠堂文化才如星星之火生长在中国大地上。
按道理,南北方的祠堂文化应该一样繁荣,可为什么南方的祠堂却比北方的昌盛呢?!这个通过馍馍的各种资料中显示,这个要追究到我国历史的的三次大规模人口迁移(向南迁移)。
人口从北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技术与文化,但是毕竟是外来者,南迁的北方人毕竟会与当地人不和,同时思乡之情深切,更需要精神上的寄托,所以南方的祠堂文化昌盛的动力更加十足!
而且在南宋的时候,南方的经济发展迅速,北方为政治中心,经常发生动荡,为了稳固政治地位,北方的有小部落的属性的祠堂纷纷被毁,即使是族谱也没能被传承!而南方经历战火相对较少,影响也就不大,所以最终得以传承与发展!
这也就是,为什么北方很多姓氏,连族谱都没有,这都是历史的原因,各位伙伴还有福建的朋友都来发表下意见吧。
你说的不对!任何姓氏不可能家家户户造祠堂的。只是一个大家族整个姓氏造一座词堂。这不是福人而是长江以南都有。这说明中国人几千年的家族姓氏的传承认及追根溯源,所谓认祖归宗就是从族谱和祠堂开始了!
经营久远后,小姓一村一祠,大姓可能按房,有好几个祠堂。
家家户户有祠堂你胡扯了!一个村一个祖厝,几个村同姓的合一个祠堂!不是家家户户都有好不好!祠堂是供奉有功名的先人,祖厝是供奉死去的先人,有区别的,祠堂级别也有高低,看祠堂里面当官的有文还是有武,像我们村的属于级别高的文官武将都有,为家庙!进门第一个牌匾是(皇恩三锡)正中间牌匾是(安阳世胄)两边牌匾是各朝各代的牌匾,比如宋朝(孝廉)清朝(武魁)!两边对联:唐朝宰相家,宋室尚书邸!大门不用门神也是一个对联:举贤匡汉,谏议兴唐
莆田人很崇拜祖先,我5岁的时候,母亲就交待我做一件事情,她让我每天天要黑的时候,去二楼案台还有阳台香炉那,分别点上三支香插上。
但因为二楼阳台那个香炉是用绳子挂的,对于5岁的我来说太高了,我又害怕爬到阳台上面,所以阳台那香炉就由我母亲自己忙完回来,她自己点香。
小时候我以为去案台上面点香,是给观音这类的佛教上香,长大后才知道,并不是!那里放的是一个灵牌,灵牌主人是我去世没多少年的爷爷,他的灵牌还没进祠堂,只能先放在自己家里供着。
至于为什么灵牌不放到祠堂里面,我就不太清楚了,我个人猜测,可能是时间还没到,请灵牌入祠堂需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才会开放,或者是家人想自己先供着,等以后再请入吧。
祖先崇拜不同宗教信仰,这是华夏子民最为古老的信仰之一。
而祠堂就与祖先信仰有关,是祭祀、缅怀先人的场所,福建人之所以家家户户有祠堂,正是出自古老的祖先崇拜。
现如今在我们当地,哪怕是花了百万、千万建的私人豪宅,他们也会在家里大厅或者顶层弄一个案台,上面放着先人的灵牌,这种做法,在其他省份估计没有人会这样做吧?
上一个在追梦的途中感到疲惫要怎么办?
下一个当前已是最新一个了
相关文章
-
为什么福建人家家户户都有祠堂?
-
在追梦的途中感到疲惫要怎么办?
-
知否里过的比大娘子还要体面的林小娘到底多有钱?
-
乔峰、虚竹、段誉、郭靖、杨过、张无忌、令狐冲,武功如何排名?
-
结婚后,为什么做梦总是在娘家,而不是在婆家?
-
男子抢劫未果,反遭女子侵犯,法院怎么判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