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知母产地在哪?河北道地药材西陵知母来历
知母药用历史悠久,其道地性经过历史的变迁,最终选择了西陵(清西陵位于河北保定易县永宁山下),成为了河北的著名道地药材之一。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知母吧。 01 道地变迁 知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仅言生川谷,无具体产地。《名医别录》明确“生河内川谷”,后世诸多本草如《图经本草》、《大观本草》、《开宝本草》、《本草原始》及《药镜》亦言河内。河内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指代的区域不同。有文献认为河内为河南省武陟,或为明代怀庆府下辖的河内县(河南省沁阳市)。《周礼·职方氏》有言:“河内曰冀州”。《禹贡》分当时天下为九州,冀州应相当于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区域。
唐宋时期的地方志多次提到相州(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附近)贡知母,《千金翼方》除提到相州外还提到幽州(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民国时期的《药物出产辨》则明确东陵(河北遵化市东陵乡)、西陵(河北易县西陵乡)。
现代《中药志》、《中华本草》、《中国道地药材》均以易县(西陵)知母为优。《易县县志》提到“ 河北易县其中知母最负盛名。1949 年以前“西陵知母”就很知名,由天津口岸出口”。至今,知母道地性经过历史的变迁,最终选择了西陵(现代道地研究较多,不再阐述)。
清西陵为清代自雍正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起初雍正的陵址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寻 "万年吉地"。最终选取易县永宁山下,"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
02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生长年限较长者,根茎会出现坏死部分),根状茎粗壮,为残存的叶鞘所覆盖。叶长15-60厘米,宽1.5-11毫米,向先端渐尖而成近丝状,基部渐宽而成鞘状,具多条平行脉,没有明显的中脉。花葶比叶长得多;总状花序通常较长;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蒴果狭椭圆形,顶端有短喙。种子长7-10毫米,具狭棱翅。花果期6-9月。
注:下图中抱犊寨采挖的知母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要求采集的药材标本,并未对该地植被造成破坏。
多年生知母春天开始长新叶,叶先端渐尖而成近丝状,具多条平行脉,没有明显的中脉(神农苑)
知母开始抽薹(神农苑)
知母花葶比叶长得多;总状花序通常较长(神农苑)
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白日多见闭合(神农苑)
夜间及早晚天色暗时可见开放(神农苑)
蒴果狭椭圆形,顶端有短喙,子房3室,室背开裂,每室2粒种子(神农苑)
种子黑色,具3狭棱翅,长7-10毫米(神农苑)
石缝中生长的知母(抱犊寨)
山坡上的知母,除去部分表土,可见横走的根茎(抱犊寨)
挖出的知母(抱犊寨)
根状茎粗壮,为残存的叶鞘所覆盖(抱犊寨)
粗壮的横走根茎及根茎上的根,如母带子(抱犊寨)
根茎断面白色肉质(抱犊寨)
03
采收加工
野生知母产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东部)、内蒙古(南部)、辽宁(西南部)、吉林(西部)和黑龙江(南部)。生于海拔145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或路旁较干燥或向阳的地方。
知母以干燥根茎入药。一般播种繁殖者3年采收,秧苗繁殖者2年采收,价格较高时,部分药农提前采收。春、秋二季采挖(安国春季采收的较多,出口韩国的在7-8月采收,有研究表明有效成分在此时抽薹前含量最高),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除去外皮,晒干。带外皮者,习称“毛知母”(带皮但不能带根及叶基);趁鲜剥去外皮者,习称“知母肉”(光知母)。
知母含黏液质,不易晒干(陶弘景曰:形似菖蒲而柔润,叶至难死,掘出随生,须枯燥乃止),一般直接晒干需要数月,安国晒至八成干时(7周左右,全干时撞根容易碎,损耗较大),撞去须根及叶基,再晒至全干(约2-3周);60℃烘干需要3周左右;趁鲜去皮,加工知母肉后仍不易干燥。 传统认为在伏天采收者,手拧去皮,药材外表光滑,质地较松,品质较差;秋后采收者,刀削去皮,外表不光滑,质地坚实,品质为佳。
承德知母,未去根及残存叶基(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安国知母,去根及残存叶基的前后对比(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除去根及残存叶基,带外皮者为毛知母(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除去外皮者为知母肉(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04
市场及性状
药材市场上的知母产地以河北安国(河北各地均产)和安徽亳州为主,山西、陕西、内蒙等地货源相对较少。以栽培为主,野生货不多,一般认为河北栽培3年的知母含量符合药典规定,价格较高,加工也较为干净,横切较多,也有纵切;安徽亳州的知母加工过程中根及叶基残存较多,一般纵切大片,含量不够,价格较低。野生货往往要注意是否坏死、发霉、洁净度差、根及叶基未去净。 以肥大、加工前密生黄毛、坚实、柔润、断面色白、味苦带甘、嚼之黏牙者为优。 下图中较多自采样品,须根及叶基未加工去净者较多,不再一一标注。 野生西陵知母,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野生西陵知母,右上角为生长年限较长的坏死部分(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西陵知母,年限较短,顶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习称“金包头”(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张家口万全野生知母,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王歆彤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祁州神农坛栽培3年知母,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王歆彤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抱犊寨野生知母,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常鑫鑫摄) 太原野生知母,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安国西城栽培知母(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河北满城知母(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张家口尚义毛知母(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河北栽培品知母肉,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河北安国栽培3年横切(王歆彤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河北安国栽培3年纵切(王歆彤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河北安国栽培2年纵切(王歆彤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亳州纵切长片(王歆彤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亳州纵切长片(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亳州纵切陈货(王歆彤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内蒙野生毛知母横切片(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山西栽培3年(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山西大同(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陕西栽培3年纵切片(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山东知母纵切片(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赞皇野生毛知母切片(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赞皇野生知母肉切片(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年限较长者的坏死部分(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部分坏死现象(王歆彤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发霉(王歆彤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加工不当或未及时加工,导致抽瘪(王歆彤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加工不当或未及时加工,导致变色(王歆彤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虫蛀(常鑫鑫摄于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 05
本经药象
【本经原文】
知母,味苦,寒。主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一名蚳母,一名连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参,一名水参,一名水浚,一名货母,一名蝭母。生川谷。
【药象阐微】
知母生北方水位而喜向阳旱处,花开于夜,昼日闭合,一实六子,生水之数。最大特点肉质滋润难干,味兼苦、甘,性寒,其滋阴之力可知。草木有灵,各应阴阳运气而成禀性与抗性,秉性者,如桂、附、姜等药,禀赋所生之地的温热之性;抗性者,若海藻、昆布、芦根、浮萍等药,抗利所生之地水湿之气;然而禀、抗两性,相反相成,或有强弱主次之分。知母滋阴,以抗性凸显。滋阴主“消渴”,以阴虚有热尤多,即有寒热虚实之别,又有上、中、下三分。
上消主肺,知母色白入肺,润肺燥,肺为水之上源。除上消外,阴虚燥咳,声脆(沉闷者痰阻为患)少痰,配川贝为二母散,阴虚火旺,当可用之。
中消及“热中”主阳明胃热,壮热烦渴或消谷善饥(饿得快,吃的多,看似消化旺盛,实乃邪热杀谷,不化精微,而化痰浊,若血糖、血脂、尿酸等)。对于热盛伤阴与阴虚生热循环病症,单纯滋阴,火热轻者,或能解燃眉之急,火热重者,滋阴仅为火上浇油,而降火尤为首要。白虎汤及玉液之类,专撤阳明胃火,而增液润燥。知母配石膏,火势从西而降,烦热自消。
下消主肾,伤阴及本,或熬夜,或纵欲,冬不藏精,春必病温。阴液枯,温热烦躁,易急好斗(不是别人总惹你,而是自身出问题)。此多阴虚热盛,知母与黄柏相须(知柏地黄丸)。《景岳全书》“古书言: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盖知母得黄柏滋阴不生湿,黄柏得知母祛湿不伤阴。建议常易发火生气者,莫向外寻,须向内修。《论语》称“反求诸己”。神静则心火自降,欲断则肾水自升,睡好觉,莫纵欲,则功过知母。
“邪气”所指,盖脏腑阴虚有热之类。道家讲一切神志病变不离“邪气”,如心肝阴血不足,神魂不藏,烦躁失眠,常见阴虚瘦小之人心性急躁。熬夜过度,心肝血虚,反难安寐,《伤寒论》“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含知母)主之”。此外《药性论》“主治心烦躁闷。”《日华子本草》“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正惊悸。”《汤液本草》及《本草发挥》“凉心去热。”诸多本草明确了知母应用于心经烦热憋闷以及心阴不足所导致的心神不安,惊悸怔忡等心神病症。
“肢体浮肿,下水”之解,当在治法。病之虚实夹杂者十有八九,纯虚纯实者百有一二。阳虚水泛及热邪伤阴为常,然湿邪亦能伤阴。湿邪、津液,本自不二,化此则不能化彼,阴虚湿胜者并不少见,视虚实轻重缓急不同,滋阴与祛湿,或分先后或并行不悖。祛湿用药恐伤阴者,可知母为佐。《本经疏证》载因热而渴,因渴而引饮,因水多不化而肿者,故《千金》、《外台》两书,用知母治水气各一方。《千金》曰:有人患水肿腹大,其坚如石,四肢细,少劳苦,足胫即肿,少饮食便气急,此之终身之疾,服利下药不瘥者,宜服此药,微除风湿,利小便,消水谷……加知母于五苓散中……《外台》曰:泽漆汤,疗寒热当风,饮多暴肿,身如吹,脉浮数者。其所用药,则泽泻、知母……而知母所治之肢体浮肿,乃邪气肢体浮肿,非泛常肢体浮肿比矣。正以寒热外盛,邪火内著,渴而引饮,火气不能化水,水遂泛滥四射,治以知母,是泄其火,使不作渴引饮,水遂无继,蓄者旋消,由此言之,仍是治渴,非治水也。于此,见凡肿在一处,他处反消瘦者,多是邪气勾留,水火相阻之候,不特《千金方》水肿腹大,四肢细,即《金匮要略》中桂枝芍药知母汤,脚肿如脱,亦其一也……然其本质均为水火交阻,故其用桂枝、知母则同也,桂治水之阻,知母治火之阻,于此遂可见矣。
“补不足,益气”,益阴助阳之理,互根互用也,滋阴以养气。阴在内阳之守也,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曾治虚咳声浅,劳则益甚,不纳气者,后以六味丸收功,以阴敛气也,使气有根。
“一名蚳母,一名连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参,一名水参,一名水浚,一名货母,一名蝭母。生川谷。”所论别称,皆论知母根茎横走,下附诸根,如母带子之形态习性,限于篇幅,暂不累述。
感谢任亚岚师兄的专业指导,感谢孙广振老师和许胜杰老师的帮助,感谢常鑫鑫和王歆彤师妹在孙宝惠老师传承工作室提供的照片,感谢大家长期给予的支持和关注!
参考文献 [1]钟可,王文全,靳凤云等.知母道地药材史学探讨[J].中医药信息,2013,30(1):29-33. [2]陈千良.西陵知母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3]《金世元传统经验鉴别》[M]. [4]《中国植物志》[M]. [5]《中国药典》[M]. 本文地址: https://www.ragjj.com/6708文章来源: admin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网站内容主要来源自网络,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邮箱:123419022@qq.com删除,谢谢!
上一个热河黄芩产地哪里?河北道地药材热河黄芩图片
下一个当前已是最新一个了
相关文章
-
西陵知母产地在哪?河北道地药材西陵知母来历
-
热河黄芩产地哪里?河北道地药材热河黄芩图片
-
蓼蓝植物图片,蓼大青叶图片
-
辣蓼草的图片,辣蓼的药性及功效
-
祁山药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药用祁山药和食用祁山药有什么不同
-
王不留行药用功效与作用,王不留行名字的由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