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方法家养,甲鱼养殖的中后期吃料差怎么办?
在2023年和甲鱼养殖朋友打交道的过程中,到了养殖的中后期,经常会有养殖户说甲鱼的甲鱼吃料差,不好好吃料,有的只能吃几十斤,有的长达1周时间,还是吃料不佳,尤其在甲鱼养殖的9月多,温度都还可以的情况下,吃料出现异常不佳。
养殖中后期经常出现甲鱼摄食异常的情况并长期困扰着广大养殖户。摄食异常是水体环境、甲鱼肝脏体质及人为投喂操作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后果。面对摄食异常的情况,我们来逐个的排除。
一,水体环境导致的甲鱼吃料差?
(1)甲鱼属于两栖爬行动物,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过高或过低对甲鱼生长都十分不利。其最适宜生长的池水温度区间为26到30度,温度高于34度甲鱼消化酶系统遭到破坏,摄食量下降。
(2)水体指标对摄食的影响因素包括:溶解氧、亚硝酸、氨氮及Ph值。养殖过程中水体的理化因子伴随投喂量及生态环境而变化。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mg/l左右有利于这个水体生态有效运行,当溶解氧含量低于2mg/l时容易出现无氧性缺氧而影响甲鱼的摄食水平。
亚硝酸含量若高于0.2mg/l时甲鱼就可能出现中毒现象,,致使血红素失去载氧能力而影响甲鱼摄食水平;
氨氮高时不仅影响甲鱼渗透压的调整而且影响血红蛋白载氧能力,形成有氧性缺氧,影响摄食。
Ph值为水体酸碱度的度量值,适宜值为7.5-8.5之间,高于9或低于6都对甲鱼摄食产生影响。
(3)水体浓度过大,致使甲鱼摄食突然下降,甲鱼死亡死亡特点为前期零星死亡。水体中浮游动物过多,水体容易偏瘦且溶解氧消耗速度快,而致使水体恶化,影响甲鱼摄食。
二、甲鱼的体质内在原因导致?
影响甲鱼摄食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指甲鱼本身抗病免疫机制及消化功能。
(1)甲鱼出现互相撕咬,烂头烂脚的较多,甲鱼摄食量下降。。甲鱼出现病害时摄食量也会出现波动,如发生肠炎、疥疮、白底板等疾病。
(2)甲鱼前期喂养超量,后期容易出现消化系统功能性障碍。合理的投喂模式应当是根据每日的温度、甲鱼活动状态及前一天的投喂量确定当天的投喂量。
(3)甲鱼肝脏出现问题,比如肝脏黄肝,白肝,肝功能弱化,无法正常的代谢,就会出现吃料差的情况。
三、人为因素在养殖管理阶段的操作方式?
(1)药物的使用,日常进行预防消毒时,药物超剂量使用、组合不当、频繁消毒剂易引起摄食量降低。致使甲鱼摄食水平降低。第二种情况,应用药物添加进行内服,内服药物其味道一般为苦仁味,适口性差而影响摄食。
(2)饲料的影响。饲料制成的颗粒料径不符甲鱼摄食习性或饲料本身适口性太差,也同样会引起甲鱼的摄食异常。
(3) 排污管理,做到有效排污且对甲鱼的摄食不产生影响至关重要。养殖后期由于水体有机物大量要定期换水。每次换水最多不要超过水体的三分之一,进排水温差最好在三度以内。
四,如何处理甲鱼吃料差的问题?
1,发现水质问题,一定要及时的调水处理。
2,停止使用任何的抗生素,使用大苏打进行解毒。尤其1月月内使用过的。
3, 在甲鱼饲料中,加入新鲜的鱼虾打碎,同时加入保肝护胆的中药和维C,养护甲鱼的肝脏,促进甲鱼肝脏解毒代谢。
4,在甲鱼饲料中添加打碎的大蒜,搅拌均匀,在加入点多矿多维,具有很强的诱食行。
关键甲鱼养殖后期吃料差,又没有出现死亡的问题,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里,更多养殖技术问题,大家可以领取具体的解决方案。
标签:甲鱼养殖
上一个日本对虾养殖秘诀: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水质调控
下一个当前已是最新一个了
相关文章
甲鱼养殖方法家养,甲鱼养殖的中后期吃料差怎么办?
日本对虾养殖秘诀: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水质调控
虾池水温低怎么办?虾塘水温低于18度要做些什么措施
对虾硫化氢中毒的症状有哪些表现,这种“中毒”如何急救?
罗氏虾渔塘ph值偏低怎么办,使用生石灰后更低是怎么回事?
水质异常的处理方法,水质异常指标如何正确处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