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苗种化皮怎么种,吊笼养殖该何去何从?
引起海参化皮的原因
1、外部环境问题
每年的十一月份霞浦水域的水温降到21℃,并且温度整体下降时,养殖户开始从北方大量购买海参苗运抵福建海域进行养殖,今年前期水温降到21℃时,养殖户开始大量进苗,但是当苗种运抵福建海域时,遇到水温异常上升现象,导致海参由于温度过高的原因,出现大量的化皮,并且这种现象很难用药物治疗。
2、海参体质问题
福建吊笼苗种主要来源于两大板块,一个是外塘养殖苗种,另外一个是大海网箱苗种,其中大海网箱苗种占主要部分。今年北方外海网箱养殖问题频发,整体翻倍率差,导致海参整体状态差,对应激刺激反应敏感。
3、病害问题
后口虫以及盾纤毛虫,这些主要发生在外塘养殖和苗种养殖过程中的寄生虫,近几年在外海网箱的爆发率越来越高,多数的苗种都是病原的携带者,加之福建水域中也存在大量的病原菌,导致吊笼海参养殖前期容易出现大规模疾病。
降低疾病爆发的措施
1、苗种选择
尽量挑选由当年越冬苗养殖成功的外海网箱的苗种,这种苗种携带寄生虫,特别是后口虫的机率要远远低于外塘苗种;选择翻倍率高的苗种,翻倍率高的苗种体质好,后续得病的几率小,翻倍率高。
选择外塘海参苗种的要做到实地考察,观察海参的摄食状态,粪便形态,选择粪便粗,水分足的海参苗种,另外最好解刨海参观察呼吸树寄生虫情况。
2、抓苗前做好相应水质调查
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海参苗种成活率以及翻倍率的主要的水质因素,特别是抓苗前一定要调查好养殖海域和抓苗水域的温度和盐度差,尽量选择差距小的海域的苗种。抓苗前几天以及运苗前几天一定要掌握两地的温度情况,避免过早抓苗运苗。
3、抓苗时注意事项
减少苗种的露空时间,增加挑选苗种的人数,简单控水之后,及时封箱运走,避免过分控水导致海参吐肠;特别是抓捕池塘苗种的客户,不要进行拖包操作。
4、苗种运输
合理控制水温,不要过低,装车前用抗应激,提体质产品进行进行药浴或者在运输箱内外泼,增强海参体质,提高抗应激能力,同时要密切关注海参状态,避免缺氧发生,另外要尽量减短运输时间。
5、放苗与缓苗
参苗运输到目的地后,尽快进行分捡入笼,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快速完成。放苗时海水温度与参苗原来生长环境的温差不宜超过2℃,所以放苗时机很关键,不宜过早,待养殖海域水温降至20℃左右是比较稳妥的。放苗前吊笼须经过暴晒消毒后才能使用,且需要提前浸入海水中,富集藻类和有机质,目的是为了让参苗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减少应激反应。
6、海参前期投喂管理
参苗回来后不要着急投喂,放苗后3-5天是适应的关键期,参苗仍然处于应激调整状态,此时不宜摄食,而是应该密切观察参苗状态,看是否有“吐肠”、“化皮”等异常现象。待参苗状态有所好转,可以少量投喂低蛋白、易消化的饵料,可添加营养元素,有利于恢复状态,提高体质。
7、疾病的防控
苗种入笼的前期是疾病爆发的高峰期,建议大家少量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驱虫类产品进行疾病的预防。
上一个红灰蝶幼虫的图片,红灰蝶的过冬幼虫是什么样的
下一个当前已是最新一个了
相关文章
海参苗种化皮怎么种,吊笼养殖该何去何从?
甲鱼捕捉方法,捕甲鱼用什么东西最好
野生甲鱼在塘里怎么抓,用矿泉水瓶布阵抓甲鱼
钓甲鱼好钓吗?一种简单但能使甲鱼绝迹的钓法
罗氏虾退壳慢什么原因?跟哪些因素有关?
鱼虾不吃料是什么原因?养殖中后期鱼虾突然不吃料原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