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炭疽病怎么治?苹果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苹果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发病症状
苹果炭疽病即俗称的苦腐病或晚腐病,对果实、枝条均会造成危害,其中以果实部位最为显著。
炭疽病的感染主要与越冬病原菌的侵染有关,尤其在春季气温逐渐回升后,雨水、昆虫等外界因素为病原菌的入侵创造了机会。
发病后,病果表皮会呈现水渍状、淡褐色的圆点,并逐渐水烂、凹陷,直至形成典型的暗褐色病斑(如图1所示)。
将病变部位纵向剖开,可发现内部果肉腐烂,并呈现暗褐色。其中,病果肉整体呈漏斗状,可延伸1~2厘米(如图2所示)。
除上述症状外,病变部位还会溢出粉红色黏液,至全果腐烂失水后变为黑色僵果,病原菌在果实运输、贮藏过程也可能造成果实感染。
二、发病规律
苹果炭疽病最为典型的特征为小僵果、伤口腐烂以及死果脱落,由于其病原菌可产生分生孢子,因此时常利用风势及昆虫进行传播与感染,造成较大范围的影响。当孢子通过伤口穿过果实角质层后,可潜伏13天,早期侵入的病原菌约有50天左右的潜育期,直至夏季随着果实逐渐膨大而发病。在气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下,孢子还可对果实进行多次侵染,至9月危害情况逐渐严重。从苹果炭疽病发生的影响因素来看,高湿、高温是其主要的诱因,最适合炭疽病原菌生长的温度为30°C左右。
炭疽病原菌越冬的形式分为两种,一是以分生孢子盘的形式在枯叶、病梢、枯枝上进行越冬,二是以菌丝体的形式在病梢、枯枝上进行潜伏。随着来年春季气温逐渐回升,越冬的病原菌会开始产生分生孢子,并利用自然风、昆虫实现传播,尝试从果实的伤口处或通过穿透角质层的方式进行初次侵染,具体侵染规律为:首先越冬菌源会开始成为炭疽病侵染中心,而后逐渐向周围发散,由于该病原菌具有潜育侵染的特点,故果实感染后并不会立即出现症状,直至气温回升、环境较适宜病菌生长时,炭疽病侵染速度才会明显加快。以黄泛平原区为例,当地每年的苹果在幼果期即遭到炭疽病侵染,至5月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雨水天气的日益频繁,开始出现炭疽病侵染严重的情况,至6月份步入侵染高峰。
具体发病时期通常为7月中旬,随着果实的逐渐成熟,至8月中下旬炭疽病进入发病高峰期。在侵染过程中,已发病的果实受分生孢子的影响还可能存在被多次侵染的情况。
每年炭疽病的发生规律、严重程度、蔓延速度以及影响范围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的气候有关,如果春季温度高于往年,且湿度较大,则十分有助于病原菌的繁殖以及分生孢子的产生,导致侵染范围较广、传播速度较快,使得后期发病也较为严重。同时,在苹果生长期内,如果当地降雨偏多、雨季持续时间较长,则容易造成病原菌的多次侵染,这也会导致后期发病严重。由于华北地区的雨季约在夏季7—9月,与当地苹果生长期相重合,导致这一时期也是炭疽病发病高峰期,基本上每次降雨均会导致炭疽病的暴发。除了气候影响外,苹果炭疽病的发生还与地势、果园布局有关,如排水能力较差、果园郁闭、栽植较密、地势较低洼等。炭疽病发病的轻重还与品种有关,相比于红富士、国光等品种的苹果,金冠、红星由于抗病性更强,故发病通常较轻。
三、苹果炭疽病防治措施
1、清除侵染来源
在对苹果炭疽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清除侵染来源是从源头上阻止病菌扩散的重要手段,在降低炭疽病发生概率方面有着良好效果。具体方法包括越冬管理、施药等,详细内容如下。
需对树体进行清理,以病果为重点,及时剪掉虫病枝、僵果、病梢等,并将之进行集中焚烧或深埋。
需保持园内环境清洁,定期清理园内杂草及调落物,从而抑制炭疽病原菌的生长,如落叶落果等,通过优化果园环境管理来降低炭疽病原菌潜在侵染的概率。
需专门组织人员清除园内的垃圾,以减少越冬病菌的越冬场所。
在萌芽前需重视施药,以达到对越冬病原菌进行清除的效果。具体来说,可在全园范围内喷酒杀菌剂,以起到预防的效果。目前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包括:60%铜钙•多菌灵、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以及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等2。如处于病害发生初期,还可使用标健 1000~1200 倍液进行防治,每间隔 7~10天进行喷施。
对于正处在生长期的果树,需及时修剪或摘除存在的病枝、病果,以避免炭疽病发病中心的形成,降低病菌扩散速度。
2、加强栽培管理
基于生长阶段及发育特征的不同,苹果对养分的数量、养分的种类等需求存在差异,故在栽培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在分析树龄的基础上,对不同果树科学制定施肥方案,以免盲目施肥、盲目栽种。在果树施肥过程中,还应尽可能施用商品有机肥或农家肥,减少化肥的用量,以确保果树生长中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为优化士壤微环境、改良土壤板结的情况,还应专门种植绿肥,栽植果园自然生草,果树抗病性创造良好的土壤状况。
除此之外,还需重视果园的管理,完善排灌设施,在雨季及时排出积水,以降低果园周边的空气湿度,降低病原菌生长及扩散的速度。果园管理人员还需定期对果树进行修剪,在摘除病枝、病果的基础上,疏除过密枝与弱枝,以创造更为良好的通风及透光环境,防止病原菌的发生与流行。为确保果树产量,还需定期疏除过密花、残果、畸形果,并尽可能将叶果比例控制在35:1,保证每个果实均能得到足够的养分供给。同时,还可进行苹果套袋(如图4所示),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病原菌孢子附着在果实表面,而且还能减少农药残留,对于降低病原菌侵染概率以及提高果实品质均有积极作用。
3、化学防治
想要有效发挥化学防治的效果,便需要保证选用药剂的科学性以及喷药时机、适宜的喷药量。具体来说,在苹果谢花后1周(华北地区通常为4月中旬),需开展第一次喷药(如果当年气候较干旱,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一次喷药的时间适当延长),而后则需每间隔10~14天喷施药剂1次,3~4次后,即可在当年5月底对果实进行套袋。对于未套袋的果园,中早熟苹果品种药剂喷施需维持至8月,晚熟的品种则需持续到雨季结束。在化学药剂喷施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倘若当年降雨较多,则需增加喷药次数;倘若降雨较少,则可适当少喷。如果在雨季进行喷药,还应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药剂种类,如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以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等,在施药期间还应重视药剂的交替使用,以防治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巴。
四、
综上所述,想要对苹果炭疽病进行有效防治,需根据当地气候特征及炭疽病发生规律,综合制定防治计划。其中,防治工作可从病原菌预防、杀菌、提升品种抗病性、营造有利生长环境等方面着手,具体策略包括清除侵染来源、提高果园栽培管理水平以及合理采用化学防治方法等。只有灵活实施防治措施,科学定位防护重点,才能降低苹果炭疽病的发病概率,对发病规模进行控制,进而获得苹果的优质高产。
文章来源:
2023年第9期《果农之友》,原文题目《苹果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者:毕梦琪,张金霞,陈凯凯,本文有删节。
上一个11月份苹果园管理技术要点汇总
下一个当前已是最新一个了
相关文章
苹果炭疽病怎么治?苹果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11月份苹果园管理技术要点汇总
圣女果(春桃/粉贝贝/千禧/红贝贝/绿樱1号番茄)5个品种特性、产量和栽培要点
春桃这种小西红柿是转基因食品吗?
26种常见蔬菜的辨别图片,认识不同的蔬菜和吃法
常见绿叶菜大全带图,盘点十大最常见的绿叶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